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在人与书混同而居、疾行不止的现实之中,幸福城市是什么样子?随处可见的善意体验、触手可及的智能交互乐趣、艺术和城市的融合,是白林松(Steven Bai)给出的答案。他相信,地球问题虽然很多,但好的创意可以改变一切。
“85 后”女孩猫助在 2017 年创立了线上循环商店多抓鱼,是中国首家C2B2C模式公司。多抓鱼当前的业务是对二手书进行回收、翻新、专卖。经历了两年的发展,平台已发展出了两百万的活跃用户,扫码逾 1100 万本图书。我们跟坚持“不表演”的创始人猫助聊了聊,听听她坦荡的“创业经”。
建筑师、设计师原研哉始终坚持——在最大程度上呈现材料和环境的本真,而将设计者的自我无限推后。我们在「CHINA HOUSE VISION 探索家」展览见到了原研哉,跟聊了聊这项创作理念,还问了问他关于未来的创想,以及应对失败和逆境的策略。
2015年,微信公众号“新世相”横空出世,踩准了时代的浪潮,积累了千万量级的用户群;公众号发展三年,业务从文字创作拓展到了流行事件孵化、影视制作、阅读定制服务、知识付费课程……新世相做出过“爆款”,也引激过争议。在广泛实践各类探索之后,创始人张伟整合出下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回归内容、回归用户。
北京东二环、距东直门不远的一个地块,开放商把它当作了升值潜力股,而建筑师 Steven Holl 则将其视为在中国打造开放社区的难得机遇。经多方角力、斡旋、协作,一个名为“当代MOMA”的建筑群在2009年拔地而起;建筑外立面布满了规整的几何玻璃窗,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冷静;楼体之间由廊桥相连,又增添了凝聚和联系的意义……当代MOMA落地将近十年后,楼群孕育出了什么样的生态,与建筑师的初衷相互契合还是大相径庭?
“快快快!”是创客设计师游鹏的口头禅。三年前,他与搭档王鸿超把俩人在纽约联合创立的 Benwu Studio 带到了北京,开始了“打怪”般的快节奏模式:为爱马仕设计橱窗、与 MINI 过招,兼顾服务客户之余,还推出了工作室的原创系列……
谈起装修,每个经历过的人都积累了一肚子的经验,但没有人愿意孤独地发声。在中国家庭及个人越来越关注居家生活品质的时代,中国首个家居分享社交平台「好好住」应运而生。来自36Kr的特约撰稿人与「好好住」创始人冯驌聊了聊他创业中的曲折和痛快。
如何解决困扰地球生态的塑料危机?光靠喊环保口号,光靠用苦大仇深的报道来教化大众也许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这家台湾公司找到了一个答案——找到办法和途径,把塑料回收做成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
在南京市建邺区和鼓楼区,有两家专门为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的艺术机构——南京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这里没有药物,更没有电击,这里治疗心灵的方法只有一种——让病患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
比利时时装设计的迷人之处源自于何?答案大概就藏在安特卫普的ModeNatie中。这栋地标建筑与其中的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时装系验证了一个法则:最杰出的创意并非只产生于癫狂跌宕之中,强烈的身份认知与低调安静的形式风格之间恰恰能形成以一种充满张力的反差。